景洪市职业高级中学
景洪市职业高级中学现在是云南省“文明单位”、云南省“文明学校”、云南省“德育工作先进单位”、云南省“民族教育先进单位”、西双版纳州“文明学校”、景洪市“文明学校”。景洪市职业高级中学,乘着改革的东风,循着时代的航道,一路破浪前进,它靠的是什么动力呢?政策?方法?领导?,确实,这些是必不可少的必要条件,但是,取得这些成绩,职中人更依靠是一种集体的团结,靠的是全体教职员工的同心协力。团结,这是一个很容易说的词语,但却是非常不容做到的事情,就让我们来看看职中人是怎么做的吧。
景洪市职业高级中学之所以能顺利前进,首先是领航人的团结协作。党支部把好政治方向,不让它偏离目标。行政找准办学的方向,让它在正确的航道航行。党政一起共同研究航行的办法,使它高效地前进。1994年,党政共同决策,提出了“立足景洪,面向全州,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为社会主义现在化培养人才”的办学方针,实现了学校发展质的飞跃,办学规模不断扩大,1000人,2000人,3000人,在校学生人数成倍增长;合格学校,示范学校,省级重点学校,国家级重点学校,办学层次不断提高;市级先进,州级先进,省级先进,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伴随到来的是设施设备的不断完善,赢得的是良好的社会声誉和良好的经济效益。在景洪市职业高级中学,党政协作,党支持着行政工作,行政毫无后顾之忧奋力前进。
在景洪市职业高级中学的发展历程中,真正起到关键作用的,不是领导,不是设备,而是那些普普通通的在一线工作的教职员工,正是他们的勤奋和坚定,正是他们团结和奋进,凝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推动着景洪市职业高级中学这艘航船一路前行。他们提出的口号是“学校是我家,人人都有责”,这种高度的主人翁态度,形成了全校教职员工的互助、互学、互比的工作作风。首先,是教师之间的互助。学校有一个习惯,就是在每个新学年开学的时候,新教师都要接受一堂特殊的课,那就是和老教师进行交流,在这堂课上,老教师和新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结成帮扶对子,这一帮就是一年、两年…,直到新教师可以“单飞”为止,这种风气保持了多年,成为学校培养教师的一个重要方式,也成为形成教师之间团结协作的基础。教师之间的这种协作精神再举一个例子可以证明:2003年中考之后,由于初中部成绩突出,为了总结经验,表彰先进,特意开了一个总结会,当时,市政府的领导也前来参加,在总结过程中,市政府领导问初中三年级组长,你们是靠什么取得这样好的成绩的,年级组长毫不犹豫地说:团结!再次,是职工的互助。学校有3000多师生员工,但是,后勤的设备设施却与办学规模很不相称,特别是食堂,这么多住校生,食堂面积是不到200平米的简陋平房,困难可想而知。但是职中的后勤工作人员并没有等和靠,而是自己动手,解决困难。没有设备,自己买;没有房子,自己盖。设备简陋,就用勤奋的工作弥补,就用高度的责任心弥补,大家共同努力,互帮互助,保证了学校前进的“能源供给”。完善教代会制度,促民主管理。教代会制度是以法治校,民主治校的重要体现。景洪市职业高级中学长期坚持这一制度。学校的管理制度、奖惩制度、改革方案等等一系列事关学校前途的大计方针,都是通过集体的智慧决定,真正把学校办成大家的学校。
这种精神,在职中随处可见,这正是景洪市职业高级中学发展的精髓所在。
大胆改革,扫除前进的障碍 。景洪市职业高级中学为了提高办学质量,加快了改革的步伐。
1994年,在全市学校中率先进行了结构工资制的改革,每个教职工每月从工资中拿出100元,学校注入150元,这250元的分配是根据每个人当月的工作实绩、工作态度、工作总量等等,经过综合评定,分出一、二、三、四等。这部分津贴高的每月可以达到400元,低低的仅有50元。这项改革措施,使多劳者多得,劳而有效者多得,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竞争意识,激励了广大教职员工的工作热情。到今年,这项改革已经十年。正是由于有了这些经验,学校的人事制度改革进行得非常顺利 ,使学校更加充满活力。
抓师德建设,树立爱岗敬业精神。景洪市职业高级中学从树立教师爱岗敬业精神作为师德建设的切入点,爱岗敬业的具体表现就是使广大教师树立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观念,培养广大教师爱学校,爱学生,爱教育,增强责任心,事业感。学校远离城区,最大的问题就是近3000名学生中,隔三差五就有学生生病需要送往医院就医。但是我们的教师几乎是全天侯的,办学20年来,从来没有发生过学生因生病而不能及时就医的情况,你看到的总是许多连饭都顾不上吃的忙碌身影。从这个小小的侧面体现出了职中教师们的师德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