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中医药大学
招生代码:10369
- 星级评分:
- 关注人数:
- 学校性质:公办
- 学历层次:本科
- 更新时间:2024-10-15 15:35
- 学校概况
- 校园环境
- 招生简章
- 专业学费
- 联系方式
- 在线报名
安徽中医药大学创建于1959年,其前身为1952年创立的安徽省中医进修班(学校)。1959年,安徽省政府正式批准成立安徽中医学院,郭沫若先生题写校名。1970年,安徽中医学院并入安徽医学院。1975年,国家教育部批准恢复安徽中医学院。2000年,安徽省医药学校并入安徽中医学院。2011年,省政府批准在安徽中医学院的基础上组建成立安徽省中医药科学院。2013年,教育部同意安徽中医学院更名为安徽中医药大学。
学校是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安徽)基地、国家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硕士研究生推荐免试单位。2005年以良好成绩通过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09年学校以优异成绩通过国家教育部中医学专业试点认证。少荃湖新校区建设被列入安徽省“861”计划,2013年上半年一期工程竣工并投入使用。
学校现占地总面积1171亩,有梅山路、史河路、少荃湖三个校区。东校区坐落于合肥市梅山路103号,西校区坐落于合肥市史河路45号,少荃湖校区坐落于前江路。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3872万元。图书馆藏书175万册(其中纸质图书94.32万册),古籍部珍藏古籍线装书3.3万册,是“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中药标本中心储藏了11万份药用植物腊叶标本,是全国医药院校珍藏标本最丰富的标本馆。新安医学文化中心是安徽省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3205人(其中博士生、硕士生1059人)。现有13个二级学院(部)、3所直属附属医院、4所非直属附属医院。现有教职工2500多人(含两所附院),其中副高以上职称人员500余人。国医大师1人,安徽省高校领军人才5人,博士生导师22人,硕士生导师33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3人、省政府特殊津贴8人;安徽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25人;国家名老中医学术经验项目指导老师26人。有来自国内外的56名知名专家学者担任我校客座教授。
学校现有23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5个,19个专业列入一本招生),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25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有安徽省学科建设重大项目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7个,省级B类重点学科11个,7个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建设专科、23个安徽省中医药重点专科。
学校以人才培养为第一要务,牢固确立教学中心地位,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永恒主题,注重学生创新精神与能力素质的培养,坚持“弘扬新安医学,培育中医人才”的办学特色,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学校现有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8个省级教学团队,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35门省级精品课程。有1个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个国家级实验实训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近5年来,先后获国家级、省级质量工程项目200余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2项、一等奖2项。
学校注重办学特色的彰显,深入推进教学改革,举办新安医学教改实验班,在临床专业建立客观化结构考试中心。2010年开始与长春、福建2 所中医药大学开展相互交流培养学生;设立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与创业基金;开展“百人获奖、千人参与、万人受益”的大学生知识技能竞赛和“挑战杯”等各级各类竞赛活动;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活动。2010—2015年学校共有学生200余人次在学术科技与创新创业领域获省部级以上表彰和奖励80 余项。学校曾被授予全国大中学生志愿者“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集体。2010年以来,学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在94%以上,连续获得安徽省普通高校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或“标兵单位”称号。
学校大力推进科技强校战略,积极促进教学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近5年来,学校共承担各级各类项目1300余项,其中承担国家“973”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星火计划重点项目、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196项,科研经费2亿余元;取得研究成果300余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42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奖一等奖1项)。现有10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28个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立了安徽省中药材科技产业战略联盟。学校被国家科学技术部授予“全国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集体”称号,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中医药科技管理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学校获中华中医药学会“推动中医药学术发展特别贡献奖”。
学校不断加强产学研用合作,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建设能力不断增强。建校以来,我校培养了4万余名高素质的中医药人才,遍布安徽省及国内外医药领域。学校与黄山、亳州、绩溪、舒城等市县人民政府签订全面合作协议,与河南宛西、江苏康缘、深圳三九等国内知名中医药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有亳州济人药业等30个产学研合作基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不断提升。积极为政府在出台有关中医药发展规划和相关政策提供决策咨询,学校在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安徽)基地建设中做出了积极贡献。第一附属医院是全省最大的三级甲等综合性中医医院;第二附属医院是全国首家也是规模最大的三级甲等针灸专科医院;第三附属医院是国家第三批重点建设的中西医结合医院,神经病学研究所附属医院是一所国内外有影响的以“肝豆状核变性诊治”为优势的专科医院,国医堂是一所为广大患者以纯中医方式为主要医疗手段的医疗单位,其都成为开展社会服务的重要力量。
一、学校全称:安徽中医药大学
二、办学层次:本科
三、办学类型:公办普通本科高校
四、办学地址:合肥市梅山路103号(东区);合肥市史河路45号(西区);合肥市新站区前江路(少荃湖校区)
五、录取规则及要求:
1.依据国家教育部最新颁布的当年度《教育部关于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通知》中的要求及我校本专科招生录取工作实施细则,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择优录取。
2.录取时,所有投档考生按总分(含加分)排队,由高到低依次录取。在确定考生专业时,首先按照“专业清”的原则,首先满足考生的第一志愿。若考生第一专业志愿无法满足,则实行“专业级差”原则,降一个分数级差(2分)依次进入下一个专业志愿录取。考生所有专业志愿都无法满足的,若服从专业调剂,将由学校调剂到相应专业。高考总分(含加分)无法满足所填报的专业志愿,又不服从调剂的,做退档处理。
3.2013年我校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中西医临床医学、药学、中药学、制药工程列入安徽省本科第一批次招生录取。对安徽省录取的新生,第一志愿(不含征集志愿)报考我校且总分高出一本分数线20分的考生,给予减免1年学费奖励;高考总分高出一本分数线10分及以上的考生,允许学生自主选择专业一次。
4.对于教育部及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制定的加分政策予以认可。
5.对往届生的录取和应届生同等看待。
6.注意事项:
(1)鉴于我校外语只开设英语课程,无其它语种的师资和教学条件,非英语语种的考生不宜报考我校,以免影响大学阶段外语的学习。
(2)在身体健康要求上,严格按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执行。鉴于医药工作的特殊性,建议有身体残疾、传染性疾病者不宜报考我校医药类各专业,报考护理专业的考生应考虑身高因素,以免影响今后就业。
(3)护理专科专业只招女生,其它各专业本专科男女不限。
(4)涉外护理专业原则上要求英语单科成绩不低于100分。
六、颁发证书:安徽中医药大学,普通高等学校学历证书。
七、学费标准:
按照安徽省物价局、安徽省财政厅和安徽省教育厅核准的标准执行。收费标准如有变更,以安徽省物价部门核准的最新标准执行。
中医学
培养目标
依托国家教育部首批特色专业、国家级教改示范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同时具备良好的中医人文、科学和职业素养,系统的中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对常见病症进行中医临床诊疗的能力,具有继承与创新精神,能在医疗卫生领域从事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方面工作的中医学应用型人才。
培养模式
本专业构建"厚基础、强实践、重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采取"前二后三"临床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前二年在中医学院(新安学院)学习中西医学专业基础知识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第三年开始,学生进入第一临床学院(安徽省中医院)学习。农村订单定向免费生按照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培养。
主要课程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正常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西医诊断学基础、西医内科学、西医外科学、急诊学、传染病学、针灸学、大学英语、新安医学等。
中医儿科学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同时具备良好的人文、科学和职业素养,系统的中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对常见病症尤其是儿科病症进行中医临床诊疗的能力,具有继承与创新精神,能在医疗卫生领域从事中医儿科和儿童保健工作及学科研究的中医儿科医学专业人才。
培养模式
本专业采取"前二后三"临床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前二年在中医学院(新安学院)学习中西医学专业基础知识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第三年开始,学生进入第一临床医学院(安徽省中医院)学习,根据中医儿科学培养计划培养。
主要课程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针灸学、正常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诊断学基础、西医内科学、中医儿科学、小儿内科学、小儿外科学、小儿传染病学、小儿推拿学、儿童保健学。
针灸推拿学
培养目标
依托安徽省省级重点学科--针灸推拿学学科雄厚的师资力量与明显的专业优势,培养具有扎实的中医药理论基础,系统掌握中医针灸推拿专业知识和临床实践技能,熟悉现代医学知识和相关科学技术的中医针灸推拿高级人才。为适应针灸推拿学科日趋活跃的对外医疗服务、教育、科研等工作,本专业还通过强化英语专业知识与技能,培养具备国际交流与合作能力的高级针灸推拿人才。
培养模式
突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采用"2+2+1"人才培养模式,即前两年统一进行专业基础教学。第三年开始,根据学生学习成绩和志愿,遴选部分学生进行专业特色课程学习,着力强化专业技能和素质。专业理论课学习为两年,一年临床实践。
主要课程
1.专业平台课程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经络腧穴学、刺法灸法学、针灸治疗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正常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诊断学基础、内科学、康复医学、推拿手法与功法学、推拿治疗学等。
2.专业特色课程
实验针灸学、针灸医籍选读、中医骨伤科学、中医养生学、针灸推拿技能临床实训、基础英语(含听力、口语)、专业英语等。
中西医临床医学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良好的人文、科学和职业素养,较为系统的中、西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对常见病、多发病进行中西医结合临床诊疗的能力,能在医疗卫生领域从事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方面工作的中西医临床医学应用型人才。学生主要学习中、西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人文、科学、职业素质教育以及中、西医学基础和临床技能的基本训练,掌握中西医结合临床方面的基本能力。
培养模式
根据"前期趋同,后期分化"的原则,采用"2+3"人才培养模式,即前两年统一进行专业基础教学,后三年进行临床课程学习,其中两年专业理论课学习,一年临床实践。
主要课程
1.专业平台课程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正常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生物化学、药理学、微生物与免疫学、诊断学基础等。
2.专业方向课程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中西医结合外科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含卫生法规)、中西医结合妇科学、中西医结合儿科学等。
3.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基础医学实验、临床技能训练、临床见习、临床实习、科学创新活动、社会实践等。
4. 主要专业实验
形态学实验、机能学实验、代谢学实验、实验中医学、基础医学技能实验教程、临床技能实验实训。
中药学
培养目标
本专业是我省药学类办学历史最长、实力最雄厚的专业。培养具备中医药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中医药思维,掌握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具有良好思想道德、职业素质、传承能力、创新创业意识和社会服务能力,能在中药生产、检验、流通、药学服务和研究开发领域从事标准化中药材生产与鉴定、中药炮制与制剂、中药质量与分析、中药药理与安全性评价、临床合理用药及中药新药研究开发等方面工作的专业人才。
培养模式
充分发挥我校药学类学科专业齐全及我省中药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促进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与中药行业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注重基础理论与专业技能培养、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有机结合。注重加强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强化开放性、综合性与创新性实验,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等的培养。
主要课程
中医学基础、临床中药学、方剂学、药理学、药用植物学、中药化学、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中药药剂学、中药药理学、中药分析、药事管理学等。
药学
培养目标
本专业是我省药学类最早开办的本科专业。本专业培养人格健全,全面发展,系统掌握药学学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在药学领域从事药物研究与开发、生产、流通、质量控制、临床应用、监督管理和药学服务等方面工作的专门技术人才。
培养模式
在充分融入药学教学改革成果的基础上,树立大药学教育理念,构建厚基础、宽口径、重应用、有创新的人才培养体系。注重加强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强化开放性、综合性与创新性实验,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等能力的培养。
主要课程
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人体解剖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生药学、临床医学概论、药剂学、药理学、药物分析、生物药剂与药物动力学、药事管理学等。
制药工程
培养目标
本专业是我校在全国开办最早的培养制药工程高级技术人才的专业。培养具备制药工程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具有创新意识、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分析并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能力,能够在制药及其相关领域从事技术开发、工艺与工程设计、生产、管理与服务等工作的工程技术类人才。
主要课程
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医药学基础、工程制图、药物化学、工业药剂学、药物分析、化工原理、制药工艺学、制药设备与工程设计等。
康复治疗学
培养目标
立足现代医学平台,突出中医康复优势,强化现代康复技能,理论与实践并重,培养熟悉中西医学基本理论知识和临床医疗技能,并系统掌握中医传统康复理论方法和现代康复医学理论方法,能从事康复临床、教学、科研工作的创新性、实用性高级康复治疗师。
主要课程
1.专业平台课程
系统解剖学、功能解剖学、人体发育学、人体运动学、生理学、诊断学基础、西医内科学、西医外科学、中医学、康复医学概论、康复功能评定学、物理治疗学、作业治疗学、语言治疗学、康复工程学、内外科疾患康复学、肌肉骨骼康复学、神经康复学等。
2.专业特色课程
针灸学、推拿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养生学、康复技能临床实训等。
收费标准
按照安徽省物价局、安徽省财政厅和安徽省教育厅核准的标准执行。收费标准如有变更,以安徽省物价部门核准的最新标准执行。